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河南日报》刊发校长苏晓红理论文章

发布日期:2019-07-03 发布单位: 宣传部  新闻作者: 点击量:

 7月3日,《河南日报》(第10版:教育)刊发学校校长苏晓红理论文章《“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一体化推动双提升》,介绍平顶山学院近年来探索转型发展路径,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搭建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平台,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为师生搭建真实环境,引入“真实项目”“真实流程”,推进“双师”教、师生学、师生共做、师生共创,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

 网址链接: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9-07/03/content_350948.htm

 原文如下:

“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一体化推动双提升

苏晓红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建设教育强国,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是转型高校提升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平顶山学院2013年开始探索、2014年正式启动转型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推进,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产教融合实现模式,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搭建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平台,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为师生搭建真实环境,引入“真实项目”“真实流程”,推进“双师”教、师生学、师生共做、师生共创,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双提升”。

 做好统筹引领,科学制定顶层设计

科学的顶层设计能够为转型高校产教融合取得实质成效提供可靠引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必须将产教融合贯彻落实在各项内涵建设中,这就需要转型高校将产教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政策条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但总体来讲,产教融合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高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转型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层面统筹规划不足,以二级学院自发推进为主的现象,产教融合多数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平顶山学院转型发展以来,尤其是2016年获批建设省示范校以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通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内涵建设。学校把2016年定为“顶层设计年”,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示范校建设规划把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贯彻落实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等四大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工程”等18项工程中。把2017年定为“狠抓任务落实年”,统筹落实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实施目标管理,把产教融合落实在各个建设项目中。把2018年定为“重点任务攻坚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2019年定为“质量提升年”,以“四抓四提”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打造特色亮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密切产教对接,打造特色学科专业群

 建立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和前提。转型高校要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需求渗透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对接融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就必须找准深化产教融合的着力点、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立紧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近年来,平顶山学院紧紧围绕平顶山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五大转型”战略,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链、创新链,确定了“做大做强电气信息类、化工环境类、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群;做优做特文化创意类、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积极培育和发展医疗卫生类学科专业群”的学科专业群建设思路,出台了《平顶山学院关于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平顶山学院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不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育、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行业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度。

 提供有力支撑,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

 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能够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重要载体和条件支撑。充分整合政产学研各方资源优势,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积极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推进转型高校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形成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格局。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努力构筑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截至目前,与300余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与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等合作共建“平煤神马学院”“李国桢陶瓷学院”等7个行业学院,依托行业学院,深入推进校企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平台共建、实习就业共建等“四个共建”,建成校外实习基地300多个,10余个协同创新平台和4个新型智库。学校依托行业学院,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与合作单位对接,全方位“引企入教”,2018年,行业企业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7000余人次,备案建设校企联合双师型教学团队21个,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改革100余门,推进课程考核改革300余门,教学过程与合作单位对接做到专业群100%全覆盖。

 提升办学质量,推进“教学做创融通”

 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是转型高校最核心的改革。转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产教融合、研教协同,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平顶山学院依托校企共建平台,以“特色工作室”“开放实验室”为载体,推进“教学做创融通”,已形成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文社科类学院打造特色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推进新文科创新型应用人才模式改革。特色工作室是双师教、师生学、师生共做、师生共创的空间,每个工作室或实验室都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真实环境”中,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流程”的全程实战。特色工作室以“创意—创作—创新—创业”为教育主线,引导学生实现由“课业—作业—作品—产品”的飞跃。理工科类学院通过开放实验室,推进新工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开放实验室为载体,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教育主线,让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依托企业真实开展师生共做、师生共创。截至目前,已有8个人文社科类学院建立特色工作室32个,参与教师120余人,开展项目近800项;5个理工科类二级学院全部建有以开放实验室为平台的教学做创一体化协同育人空间,开放实验室26个,参与教师近200人,开展项目近400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应用类专业来自实践一线的课题占比平均达到80%以上,艺术、设计类专业推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现了以作品形式完成毕业设计。

 突出实效,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双提升”

 平顶山学院多年持续探索“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产教融合实现模式,推动师生共做、师生共创,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000余项,在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涌现出“河南炎华五环体育服务有限公司”“郑州窝牛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高,2016、2017、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12%、93.34%、94.45%。据麦可思数据(北京)公司提供的评价结果,毕业生月收入、职业与专业相关度稳步提高。毕业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平均占比达到37.9%。学校服务地方能力明显提升。陶瓷学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国建带领古陶瓷研究创新团队完整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鲁山花瓷复仿制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此基础上,鲁山县建立了花瓷产业园,目前正在推进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鲁山花瓷小镇。代克杰博士带领智能输配电装备研究创新团队,在超高压、高压智能电网设备运行检测、监测和维护领域,与1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一大批知识产权,研发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一批国内外企业及重大工程中,部分产品取代了进口产品,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程世平博士带领植物多倍体育种创新团队,开展杨树飞絮治理、韭菜品质提升、牡丹花期延长、野生猕猴桃果个变大、丹参次生代谢物含量提高等特色植物多倍体技术研发工作,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校已于今年6月与平顶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平顶山市全面推广无飞絮三倍体杨树。

 新时代,新征程,平顶山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努力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作者系平顶山学院院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