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一个教师节到来之即,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以及支持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是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工作,赖于一代又一代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有所谓“天地君亲师”的排位,今天,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仍然有对“天地国亲师位”的自发尊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崇尚学术的氛围越来越浓。
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种责任和使命,在大学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回顾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所大学,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荟萃了人文、科技精英的著名大学,无不是国家或地区城市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经济中心、信息中心、科技中心、人才中心,它们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引领着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无论每一种尖端科学技术的创新,还是每一次人文思潮的兴起,几乎都是在大学里发起和完成的。因此,大学是城市的眼睛和窗口,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科学技术产生的基地。中国的大学起步较晚,但纵观中国大学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发展史,一部精英人物辈出的历史。“五四”时期的清华、北大,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恩来、郭沫若、杨振宁、李政道等等,无不出自大学,这些时代人物,在大学里引领革命、文化、科技的潮流,是他们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中国革命的进程里,在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代,大学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因而,大学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提高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放眼世界,凡是大学教育发达的国家,它的综合国力就强,反过来,凡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它的大学教育就发达。大学无疑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前沿阵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兴衰成败。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的责任更重大,大学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每一位大学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落到实处,就是要搞好教学和科研。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就成为教师的三大任务,其中教学和科研是最基本的任务。一个优秀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育好人和做好学问。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好比“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因此,要教学为本,学术至上。一方面,教师要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巧去教育学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还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用之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使学生成人成才。另一方面,我们要搞好科研、做好学术研究。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和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科研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理论研究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基本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开拓科学新领域,增加人类科学知识,推动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大学里的专家、学者、教授才被认为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原创者和推动者,所以说大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者。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因此,教师既要抓好教学工作,也要搞好科研工作,做好学问,多出成果。 目前,我校的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较差,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实验条件很差,办学经费十分紧张,要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办出我校的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上水平、以特色创品牌,有特色就能够登大雅之堂。因此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必须走特色之路。为此,我们要加强学科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重点发展我们的优势学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凝炼方向,以学科建设汇集队伍,以学科建设创出品牌”,通过学科建设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这是我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也是奋斗的内容和目标。
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应有大师、大气和大爱。梁启超先生说:“大学之大,非大厦之大,乃大师之大”。大学决不是只有高楼大厦,还要有自己的学者、自己的大师和良好的人文精神,而这些都取决于大学的师资队伍。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没有大楼,没有仪器设备和图书,缺吃少穿。这么艰苦的条件,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科技专家、文化精英,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当时的“西南联大”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大师,名师荟萃,学术风气浓厚,励志报国的人文精神和兼容并包、文理渗透的科学精神影响、塑造、激励着每一个人,正所谓有大师、大气、大爱。事实证明,师资队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和第一资本,人才是办学成功的核心,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我们现在的条件较差,但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暂时的困难,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大楼、大师、大气、大爱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围绕这个理想和信念,我们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有限的资源向优秀的人才倾斜,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力争在短期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将秉承优秀的教育教学传统,实施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立足河南,放眼全国,使我们的大楼、大师、大气、大爱成为我校的一种象征,一种理念,使 “崇尚科学,崇尚学术,崇尚人文” 成为平顶山学院的大学精神。平顶山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文理渗透,博学专长,教学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技能统一”。平顶山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理想信念和独创精神,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于社会的人”。为了实现大学的三大功能和尽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及各局委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将努力把平顶山学院建成一个“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囊,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为了这个目标,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师德修养,志存高远,爱国爱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学双馨的学者、大师。
小康大业,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在庆祝“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更加体会到使命的崇高,更加意识到责任的神圣。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为实现省市委政府提出的中原崛起、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努力走在前列,为实现打造经济强市,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