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1日,是平顶山学院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应邀来到我校,进行为期两天的座谈交流和学术报告。
5月31日上午,刘嘉麒院士来到环境与地理科学系与部分师生座谈交流。刘院士围绕师生们提出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人类如何适应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下午, 2206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刘院士为我校420多名师生做题为《极地科学考察与全球变化》的学术报告。结合自己多次赴南北极科考所积累的珍贵照片和详实资料,刘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极地的地理位置、形态演变、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物资源等状况。他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同学们对极昼、极夜现象,极光景观以及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有了全面深刻认识。刘院士指出,南北极是全球气候环境的指向标、生物基因库、能源的后备仓,极地考察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是经济、政治、军事的需求,是民族的事业,强国的象征。在谈到两极的环境问题、科考价值时,刘院士独到的见解和洋溢的爱国情怀使在场师生深受感动。
6月1日上午,在2206多媒体教室掌声雷动,环境与地理科学系全体师生倾心聆听刘院士做题为《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的专题学术报告。刘院士从地球演化与第四纪冰期的由来入手,就第四纪沉积物与地层划分、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与米兰科维奇假说、新生代定年方法等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他强调,人类进化与自然界气候、环境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古气候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例,刘院士阐述了第四纪研究在现实意义。他强调科学研究要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他指出,第四纪科学的发展趋势正在从地球科学系统转向地球系统科学,测量将更加精细、实验观测将更加严密、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刘院士在学术报告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着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持续四个小时的报告会在师生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