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党委书记许青云“下基层大走访”听民声问民计

发布日期:2011-10-21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新闻作者:党办 点击量:

10月20日上午,党委书记许青云带领党委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总公司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下基层大走访”在师范教育学院办公室举行调研座谈会,听取各院系团总支书记和学生代表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谋促进学校稳定、和谐、发展之策。

各院系团总支书记和学生代表就我校在教学设施、课程安排、校园卫生、宿舍安全、后勤保障、学生管理、就业创业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发言并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并对问题的解决作了表态发言。

许书记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抓手,目的在于转变作风,问需问计于师生,倾听师生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师生疾苦,着力解决好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实际困难得到解决,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从大家所谈的情况来看,尽管学校及相关部门围绕师生关心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师生切身利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承诺还未得到全面兑现,年度工作要点承诺要办的七件实事,还要持续下去,立足于实、立足于做。

针对师生代表的建议,许书记提出四点要求: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学校文化建设。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会。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和深远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激发高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办学理念问题。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但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加,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冲击和新机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我校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和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为此,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文化精神的高境界、文化管理的高水平、文化活动的高起点、文化设施的高标准、文化环境的高品位为主要目标,实施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增强文化建设内涵,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完善学校的整体形象,优化校园环境,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提升文化建设管理的水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一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大学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急功近利倾向,从规划制定、制度保障、政策设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坚持育人为本。大学文化是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其功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核心是培育人才。因此,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三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大学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形式,更要重视内涵。要注重将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凝练和升华,并通过制度固定下来。此外,要立足长远,保障大学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四要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形成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氛围。要重视网络文化,发挥校园网优势,在巩固现有国内外大学之间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学校文化蕴涵,充分发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地域文化优势,增强文化辐射力;五是拓宽学校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内外大学之间文化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加强学习借鉴。

二、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丰富学校办学内容。“以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本,作为学校的发展之本,把为学生服务作为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动力之本,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标准,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工作。教学工作要认真研究和遵循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工作要关心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状况,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勤服务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困难,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探索一套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管理制度,切实改变强制性教育理念下使学生失去自律的做法,构建以全面提高学生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培养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宗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根据行风评议座谈会上的反映和刚才的汇报,一些教师上课不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而在授课时接打手机、讲题外话、上课迟到、授课质量差、与学生交流少,难以满足和适应学生求知的愿望和个性的张扬。人事、教务部门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教学的督导检查,纠正不良的恶习和现象,认真研究新时期师德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改革师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手段,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求实创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做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四、加强行风建设,在抓落实解决问题上着力。从行风评议的反映和刚才的汇报看,师生反映强烈的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师生安全感下降,时常出现宿舍、教室物品被盗;二是就业服务指导少,就业信息量少,就业压力增大;三是校园卫生差,清洁不到位,个别宿舍、教室漏雨,卫生条件差,校内道路上摆摊设点,垃圾随处可见;四是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学生经费难以适应学生工作的要求;五是教职工住房久拖未交,难以居住,多次呼吁,反映强烈;六是少数教师不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学生意见纷纷。这些问题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未得到落实解决。一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按照部门岗位职责,切实担负起抓安全、抓就业、抓师德、不断改善民生的责任,通过求真务实,扎实干事,树立起对广大师生负责的形象。二要要把为师生解决问题、办实事,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一竿子插到底,不能停留在发号召、造声势上,更不能把口号当成实绩,把决心当成行动。做到承诺一个做一个,各个兑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抓具体、具体抓,抓反复,反复抓。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度之期。三要强化动态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和教职工住房等热点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能,想师生之所想,帮师生之所需,解师生之所难,持续运作求协调,持续统筹求实效,努力使育人意识明显增强,难点问题明显突破,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师生满意明显提高,营造人人思进取、人人有尊严、人人都幸福、持久和谐稳定的氛围。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