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刘向伟)11月4日下午,我校举行了“知书明理,修身养性”传统文化周启动仪式。党委副书记、校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张清廉教授出席此次活动,文学院、图书馆、团委负责人、各院系团总支负责人和300余名同学一起参加了活动。
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宏亮宣读了《“知书明理,修身养性”传统文化周活动方案》。校图书馆馆长王俊刚、文学院院长何梅琴分别向同学们阐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党委副书记张清廉为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伏牛山文化圈与平顶山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
张清廉在报告中指出,伏牛山是一座文化大山,伏牛山文化圈是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所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伏牛山左依黄河,右挽长江,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在这里交融发展。西牵河洛文化、东挽颍川文化、南揽荆楚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发展、升华,风气兼南北,语言融荆楚,具有创新、多元、包容、开放的品格,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
张清廉强调,平顶山文化属于中原文化的伏牛山文化圈,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凸显出其文化的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蒲城店遗址可以把平顶山的城市历史追溯到5000年前,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村黄帝铸鼎处遗址、平顶山诸葛武侯祠(即诸葛庙)、汉传佛教观世音大士的证道之地普门禅寺和中国第一座香山等等充分体现了平顶山文化底蕴丰厚。位于伏牛山东麓的鲁山县是春秋著名思想家墨子的故里,清代小说家李绿园和《歧路灯》是平顶山市湛河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我校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对象。
张清廉希望同学们认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感恩和敬畏之情,要有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要了解认识厚重的中原文化,努力学习,为中原文化的发展繁荣贡献青春和力量;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要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与人沟通。
张清廉教授渊博的知识、严密的思辨、独特的视角和风趣的讲解,不时博得现场听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拉开了“知书明理,修身养性”传统文化周的序幕。“知书明理,修身养性”传统文化周活动是我校第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校团委、文学院、墨子学院和图书馆联合主办。活动期间将会有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