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耀州窑青瓷)传承人、陕西耀州窑青瓷研究所所长孟树锋,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局注册古陶瓷鉴定专家周少华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我校陶瓷研究所所长梅国建大师、艺术设计学院党政负责人和陶瓷专业老师、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孟树锋大师作了题为《简述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报告。他从陶瓷的发源出发,运用周易中“在天呈象,在地呈星”,将天地和艺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指出从古至今陶瓷均有“南青北白”的分布格局。他将实例和陶瓷艺术相结合,从各位名家陶瓷作品的造型上、寓意上、颜色上加以分析描述,讲述了唐朝陶瓷作品上添加的“筋条”和书法中“颜筋柳骨”相结合的美,指出陶瓷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是不可缺失的民族文化特色,最后,孟大师让与会师生思考“啥叫艺术,啥叫继承,啥叫创新?是不是要成象、成形呢?”。
周少华教授以“哥窑研究的反思”为主题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他说,学术上关于哥窑的争论源于历史留下的两个“哥窑”真伪难辨。他通过对“龙泉窑”和“传世哥窑”的对比分析,指出哥窑的特点为:黑胎青釉,釉面有裂纹,称“开片”;薄胎厚釉,“紫口缺足”;器物的造型多以香炉、花瓶等器物为主;工艺极其精湛,不惜工本。指出关于哥窑的考古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浙江龙泉窑的考古发掘为标志;源于明墓葬出土的几件黑胎青瓷;杭州老窑洞窑址发掘出现元代“哥哥洞窑”。
此次学术报告增强了同学们对陶瓷专业的认识,让大家了解了陶瓷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提高了大家学习陶瓷艺术的积极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