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曾为周武王之子应侯的封国——应国,古老应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重要方国,地处河淮,勾连南北,对藩卫周室,传承周礼起到过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虽然历史文献中没有关于应国完整而系统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在一些历史的折光中窥视到古应王国曾经的辉煌和对礼乐文明的创造。
5月10日上午,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省博物院、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30余家单位的专家领导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人民网、光明网、大公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法制报、教育时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齐聚平顶山,共同出席由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平顶山学院联合举办的雅乐团成立新闻发布会暨专场演出。
中国音乐学院沈洽,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人民音乐》杂志社荣英涛,《音乐周报》编辑部孟琦,河南省博物院副院长李宏,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石品,中共平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飞、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茂杰,校领导许青云、文祯中、罗士喜、闫天德、杨风岭、袁桂娥、苏晓红、田建伟、张久铭应邀参加。党委副书记张清林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平顶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广新局局长肖元欣代表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向来宾和新闻记者朋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在介绍了平顶山市概况后,他说,平顶山学院致力于华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建立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所,自2009年起,开始筹建雅乐团,雅乐团的成立,对于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丰富华夏正声的内涵,彰显我国礼乐文化温柔敦厚、中庸和谐的审美品质,具有积极意义,也必将在平顶山市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校长文祯中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说,学校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地方,把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地方办学,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组建雅乐团,是推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对中原雅乐的重构与复兴,继承、创新、展现华夏传统音乐文化和中原根文化特别是应国文化,这是平顶山学院挖掘、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着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行动和体现,也是平顶山学院推进文化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务实探索和实践,对我校的文化建设、学科建设乃至平顶山市的文化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副校长兼雅乐团团长杨风岭作雅乐团成立新闻发布。他说,自2009年以来,平顶山学院以所处地域的应国文化为艺术载体,率先成立了中国大陆普通高校第一家雅乐团——平顶山学院雅乐团。平顶山学院雅乐团现拥有乐队、歌队和舞队表演人员100余人,聘请了国内十余位一流的专家学者为雅乐团进行艺术指导。几年来,雅乐团在乐器的研发、服饰的运用、乐队的演奏、节目的编创等环节中,严格考证现存相关的历史文化史料,在遵循史料记载的基础上,努力在实践中对雅乐文化的现代意义进行发掘与诠释。学校雅乐团旨在对雅乐文化重构的实践中,拓宽学科建设平台,指引教师积极探索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校雅乐团举办了以应国文化为主题的专场演出。演出内容包括《应龙风云》、《应国封建》、《应汝淳风》、《应乐雅韵》、《应世雍雍》五个部分,涵盖了应民迁徙、应国建立、应侯祭祖等应国历史发展中的大事件,通过对《诗经》等文学作品中记载的应国民风进行新的诠释,艺术地展示了本地应国先民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盛世应国的淳厚民风。
下午,与会专家围绕“雅乐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对我校雅乐团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雅乐团秉承“礼乐相和”的精神,融“歌”、“舞”、“乐”于一体,通过演奏具有中原古代传统音乐风格的宫廷雅乐,力求彰显商周至明清各个时代的礼乐特色。雅乐团所采用的中国传统乐器多出土于应国,雅乐团的筹建和发展,曾得到南华大学雅乐团团长周纯一、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国家一级作曲方可杰、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艺术指导谭军、国家一级编导文祯亚、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程鹏民、古琴演奏家宋大年、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燕等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