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六十载,聚力再出发。10月19日上午,平顶山学院在学校南大门广场举行建校60周年“新时代 新征程 守初心 再出发”动员大会暨百名企业家进校园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摄影/王卓菲)
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冰,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雷明,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平顶山市人民政协主席黄庚倜,国家电网平高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利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校友穆瑞杰,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校友王洪彬,河南城建学院院长王召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院长、校友罗士喜,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巡视员、校友陶洪臻,平顶山学院原党委书记许青云,平顶山市人大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平煤神马集团安全监察局局长、平煤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树启,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赵军,河南质量工程学院院长、校友郑海金,河南城建学院副院长、校友杨风岭,河南城建学院纪委书记、校友刘守勇,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刘翱翔,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丁永强,原平顶山师专校长郑新灵,南阳理工学院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校友黄林江,汝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刘鹏,宝丰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代强,郏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景育,鲁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李会良,平顶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明,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副主任、校友范亚宏,平顶山市教体局副局长苏红英以及平顶山市有关部门、各友好合作单位的领导、知名校友以及学校历届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出席大会。
企业家代表中国长城集团河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校友路建波、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华南大区总监王芳、华为河南企业业务部总监聂忠世、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齐楠出席大会,两万余名师生参加了大会。
活动现场(摄影/陈留彪)
大会分为“建校60周年‘新时代 新征程 守初心 再出发’动员大会”和“百名企业家进校园启动仪式”两个环节,由校长苏晓红主持。
校长苏晓红主持活动(摄影/陈留彪)
上午九时,苏晓红宣布平顶山学院建校60周年“新时代 新征程 守初心 再出发”动员大会暨百名企业家进校园启动仪式开始,全体与会人员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奏唱国歌(摄影/李希平)
党委书记王文鹏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学校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职员工和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广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出席今天庆典大会的所有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委书记王文鹏讲话(摄影/陈留彪)
王文鹏深情地说,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始终记得:1959年办学初期,学校经济非常困难,条件极其简陋,校领导带头参加劳动,打井取水、发动师生自种南瓜红薯,共克时艰,坚持办学,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创业赞歌。从这一刻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平院人的心底,成为平院发展史上鲜亮的底色。我们不会忘记:1977年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但条件依然艰苦,没有食堂,就先搭建帐篷,没有报告厅,就在操场上听报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苦中有乐,干劲十足。我们始终记得:1984年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设立,1985年春节刚过,校领导就带领干部老师,拿着铁锹到新校址挖坑树电线杆,为尽早通电做准备。平院人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创造了一个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学生入住、当年新生按时上课的平院奇迹。我们不会忘记:2001年学校迁建新校区,就在我们集会的这个地方,当时还是长满荆棘、石没草间的荒山,平院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开山成路,披荆斩棘,除草为坪。我们始终记得:2004年学校升本前,为了以焕然一新的校容校貌迎接专家组入校考察,老师们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清除地面上的污渍,用洗衣粉把校园主干道一寸一寸洗涤干净,每一位老师都毫无怨言,不计报酬,真正做到了爱校如家,校兴我荣。我们也不会忘记:2012年迎接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时,有些老师为了随叫随到,自费住在学校附近的小宾馆;有些老师穿上结婚时的服装,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条件艰苦却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平顶山学院,给评估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顺利通过了本科合格评估,学校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王文鹏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平顶山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是必然选择。2013年8月平顶山市卫校划转并入,给平院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14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发展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科学谋划,凝聚发展共识,明确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引领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强力推动转型发展。2014年10月,入选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6月入选河南省十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我们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坚定于转型发展,专注于转型发展,逐步探索形成了“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产教融合实现模式,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提升”,受到河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学校在2019年6月和8月分别承办了河南省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全省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学校的快速发展、特色的办学成就,受到了全省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六十年风雨兼程,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拼搏史,是一部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奋斗史。
王文鹏表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推进高质量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我们高标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高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高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高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凝心聚力,汇聚起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我们克难攻坚,开创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关注民生,提升了教职工生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获得感。2017、2018连续两年全省高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优秀,获得了“好班子”称号;2017、2018连续两年全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我们均位居第二;2018年我们获批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8年我们荣获“全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今天的平院,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担当有为,广大师生积极进取,一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业已形成。全校上下人心齐、正气足、干劲大,士气高昂;思改革、谋发展、促转型,奋发有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得益于兄弟院校、广大校友、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更得益于全体师生员工无怨无悔的奉献与付出,是大家的心血和汗水,书写了学校的精彩和辉煌。
王文鹏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甲子华诞是平顶山学院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改革创新的新起点。我们坚信,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好的感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从六十年办学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扬优良办学传统,以强烈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逆水行舟的危机感,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改革创新、奋勇向前。要守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勇担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使命,把追求卓越作为工作要求;要坚持特色发展,把服务地方作为主要任务;要厚植尊师爱生情怀,把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我们的追求。
王文鹏表示,一甲子沧桑巨变,六十年风雨兼程。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欣逢甲子庆典,我们感到无限自豪和荣光,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不忘六十年前的平院初心,继往开来,为河南和国家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平院人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再接再厉,砥砺奋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初心和使命的新业绩,为开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平顶山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教师代表、外国语学院院长林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建校早期,学校办学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通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靠着自己的双手,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尤其是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紧抓国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精心谋划顶层设计,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她表示,在各位领导和各界校友的关怀和支持下,平顶山学院的师生一定能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借六十年校庆的强劲东风,乘风破浪,铸就更大辉煌。
教师代表、外国语学院院长林萍教授致辞(摄影/陈留彪)
学生代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王丽娟代表学校全体学生庄严承诺:将牢记平院校训,传承平院精神,勇担肩上使命,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凝聚我们的每一份智慧,倾注我们的每一份力量。做社会有用之才,回报祖国和人民,回报我们的学校和老师。
学生代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王丽娟发言(摄影/陈留彪)
校友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新建在致辞中表示,回顾当年在母校的求学历程,恩师的教诲犹在耳边,好友的拳拳之心永不忘怀。特别是近年来,母校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方面谱写了誉满神州的灿烂篇章,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老校友,将铭记母校的恩情,时刻牵挂着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每一点成绩而兴奋,为母校的每一次跨越而喝彩。
校友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新建致辞(摄影/陈留彪)
兄弟高校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在致辞中首先送上对平顶山学院60周年校庆的美好祝福,他表示,长期以来,包括省内各兄弟院校和平顶山学院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携手并进,共同实现了快速发展。当前,我省正处于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更加需要和衷共济,砥砺图强,积众智、聚群力,把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推动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衷心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两校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同心协力、并肩携手、共谋发展,共同谱写河南高等教育新的篇章,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助力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兄弟高校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致辞(摄影/陈留彪)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雷明对平顶山学院建校六十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平顶山学院积极顺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和河南省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培养了一大批地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产出转化了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效益的科技应用成果,为平顶山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为学校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希望平顶山学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起推动平顶山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雷明致辞(摄影/陈留彪)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冰在致辞中表示,平顶山学院自觉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抓住机遇,奋发图强,深入推进转型改革、内涵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很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希望学校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做好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办学之路,充分发挥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平顶山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支持平顶山学院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书写好新时代河南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冰致辞(摄影/陈留彪)
国家电网平高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利民代表百名企业家向平顶山学院6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他表示,平高集团和平顶山学院已携手走过将近10年的合作发展之路,双方合作共建了“高压智能电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河南省智能输配电装备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并在高压电器智能化组件、充电桩、变电站运维、配网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平高集团将进一步拓展、深化双方合作,充分发挥集团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全力支持平顶山学院开展电力行业人才培养和智能电器领域应用研究,为打造中原电气城而努力奋斗。
国家电网平高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利民致辞(摄影/陈留彪)
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华南大区总监王芳在致辞中表示,阿里云智能大学积极响应产教融合国家战略,努力践行新工科、新职教理念,探索高校企业合作新模式、尝试教育新范式,为高校提供并有效实施产教融合解决方案,建立人才供给侧无缝协同,将从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三个方面与平顶山学院展开合作。
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华南大区总监王芳致辞(摄影/陈留彪)
在启动仪式上,吕冰、张雷明、程利民、潘树启、赵伟建、路建波、王芳、聂忠世、齐楠、曹俊岭、王文鹏、苏晓红一起走向主席台前,共撒金粉启动百名企业家进校园活动。
启动百名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摄影/陈留彪)
追梦前行新时代,努力奔跑新征程,攻坚克难守初心,凝心聚力再出发。全体平院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厚德 博学 求是 创新”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不负光荣梦想,以新作为展现新形象,以新担当开创新局面,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摄影/王卓菲)
活动现场(摄影/孙振平)
活动现场(摄影/孙振平)
活动现场(摄影/孙振平)
活动现场(摄影/孙振平)
活动现场
校庆景观
校庆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