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至25日,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联合主办,平顶山学院与平顶山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2025 年河南省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新材料)班”在我校中心会议室举办。校长郭秋平、副校长于长立、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李锦辉、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豪等参加开班仪式,来自新材料产业领域链主企业和上下游重点企业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支撑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技术转移和重大研发平台技术团队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和各级科技管理服务部门相关人员等120余名学员参加。

开班仪式(摄影/常钰河)
开班仪式由于长立主持。他在开场中指出,本次培训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聚焦新材料重点产业开展人才培育的关键举措,学校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学员搭建高质量学习交流平台。
郭秋平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平顶山学院在66年的办学历史中,以2024年9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标志,创造了每隔二十年办学层次就会跃升上一个新台阶的“二十年现象”,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新突破,由此学校进一步擘画了新的20年使办学层次实现新跃升的“大三步走”战略,这就是“更名大学,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2024年底,学校高质量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和肯定,评价学校“打好地方牌,做强应用型,闯出了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非省会城市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之路”,特别强调,学校发展的历史证明了学校“能创奇迹,善创奇迹”,相信学校“一定能改写二十年现象,用十年时间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全校上下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标对表三步走战略目标,倒排工期,稳扎稳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校长郭秋平致辞(摄影/常钰河)
郭秋平指出,学校紧密对接河南省“1+2+4+N”目标任务体系和平顶山市“双城”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攀登工程”,着力构建“产学研用贯通”的协同创新体系,联合牵头筹建成功省实验室“尧山实验室”,建有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态经济型木本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创新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顾问”“科技副总”选派计划,持续开展“百名博士进高新”“院校企业面对面”产学研合作对接等,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2年学校获批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4年学校顺利通过《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审核认证,2025年学校与市委宣传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签约共建“知识产权学院”。他强调,学校将全力支持好、服务好本次培训活动,并以承办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与有关各方的合作交流,携手共建“产学研用贯通”发展格局,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平顶山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豪在致辞中肯定了平顶山学院在此次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他介绍,平顶山市已累计培育初级技术经理人643人、中级121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今年同比增长103.1%,形成了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此次培训选址平顶山学院,正是看中学校在材料与化工学科的专业优势及产学研协同经验,希望学员借助此次交流平台学有所获。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李锦辉在讲话中指出,平顶山学院作为承办单位,为培训提供了优质的教学保障与实践资源,充分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中的中坚作用。他希望学员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提升专业能力,成为链接创新源头与产业需求的关键纽带。
此次培训为期3天,采用“理论授课+实地研学”的立体化模式。课程涵盖半导体制冷材料产学研实践、尼龙新材料概念验证、企业并购与技术作价入股等核心内容,邀请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单位专家授课。培训期间,学员赴尧山实验室、河南跃薪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平顶山创新馆进行实地研学。学员最终将通过在线考试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效。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又是推动河南省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迈向专业化、规范化新阶段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