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我校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开幕。中共平顶山市委人才办公室主任王森,校领导许青云、文祯中、张清林、罗士喜、闫天德、杨风岭、苏晓红、田建伟、张久铭、何照伟出席会议。校属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教授、博士、青年教师代表、老干部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和组织人事、教务、科研等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张清廉主持。
市委人才办公室主任王森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平顶山学院建校三十多年来,积极探索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将人才资源建设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校”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积极推动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建立了低山丘陵区院士工作站,与中国林科院共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建立了陶瓷研究所、三苏文化研究所及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新材料研发基地和新能源研发基地。召开了伏牛山文化圈全国研讨会、海峡两岸《歧路灯》学术研讨会和当代著名作家林蓝作品研讨会,编辑出版了《文史知识》平顶山历史文化专号,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平顶山学院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平顶山乃至全省的科教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森表示,市委组织部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平顶山学院的人才建设,努力为学校的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他希望,平顶山学院要继续探索人才工作规律,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积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加快知识创新能力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在全省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文祯中作了题为《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五年来我校的人才工作:师资队伍总量增加,结构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党政管理队伍与后勤服务人才服务学校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学校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报告认为,这些问题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须高度重视,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不断发展。
报告深刻分析了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部署了十二五时期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报告指出,到2015年,我校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提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人才队伍的发展成长,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要建立与人才兴校相适应的人才竞争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二是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积极推进“111”建设工程、团队建设工程、柔性引智工程及素质提升工程等四项工程,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成长环境。要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尽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要以良好的事业环境成就人,要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凝聚人才,要以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人才。四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落实人才工作校、院(系)两级目标责任制。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坚持把人才投入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包括领导精力的投入、管理队伍的投入和经费财力的投入。
报告强调,我们要以这次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把人才队伍建设引入到学校的内涵发展之中,引入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校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而继续努力奋斗。
副校长罗士喜做了《平顶山学院“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讨论稿)的编制起草情况的说明。
大会随后举行了分组讨论。会议共分成六个小组,就校长文祯中的报告以及印发的《平顶山学院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讨论稿)》、《拟制订人才工作制度目录(讨论稿)》、《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积极发言,为学校人才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