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寒假“返家乡”分享交流会在中心会议室举行。校团委书记孔思懿和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各二级学院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摄影/汪欣)
交流分享(摄影/徐梦蕊)
在分享交流会上,来自音乐学院的吴松旭、文学院的赵京、政法学院的王怡涵等8名同学,通过心路回顾、访谈交流、技能展示等形式,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以“故事”为“桥”,讲述他们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问题、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温暖、收获的成长。分享内容生动有趣,情感真挚,他们用自身经历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意义“具象化”的分享给在场师生,赢得阵阵掌声。
交流分享(摄影/徐梦蕊)
孔思懿在总结中提到,本次活动不设主题框架、不限制时长、不拘泥于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从“要我讲”到“我要讲”的转变,让分享者更加轻松和投入,也让听众们感受到了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青春成长故事,有利于激发“朋辈引领”的示范效应。此外,就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她提到要坚持把握“社会需求”和“专业所长”两个基本点,按照日常课余时间常态化报到、寒暑假期集中式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性报到的方式,依托寒假“返家乡”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区实践”“向基层报到”等活动,将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紧密结合,积极建立“社会点单——学校派单——学院接单”的工作模式,并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主动认领任务,并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助人”与“自助”中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