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功能纳米材料研究团队与郑州大学王锐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9.4)上发表“Dye-stabilized atomically precise copper clusters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李艳岭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平顶山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研究首次利用罗丹明炔基配体构筑出一例光活性的11核铜(I)-炔基纳米团簇,由于罗丹明炔基配体的稳定和敏化作用,Cu11簇在光催化体系中表现出优异的质子还原能力,有效实现了光催化产氢,即使在没有贵金属助催化剂的情况下,该Cu11簇的光催化析氢活性达到了8.13 mmol g−1h−1。将Cu11簇沉积在TiO2纳米片表面时,又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Cu11@TiO2,相比于Cu11和TiO2,该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强的光电响应能力、更低的载流子迁移阻抗和更优异的质子亲和力,有效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迁移,其光催化活性比纯TiO2纳米片提高了60倍,且在光催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本研究不仅为染料配体保护金属纳米团簇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而且拓宽了金属团簇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clet.2025.1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