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平院 -> 正文

《平顶山晚报》:刘光甫喜怒哀乐为陶瓷

发布日期:2014-06-17 发布单位: 宣传部  新闻作者:宣传部 点击量:

近日,《平顶山晚报》对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刘光甫进行了专访。

链接网址:

《平顶山晚报》:

http://www.pdsxww.com/news/2014-05/26/content_2329527.htm

【平顶山晚报(2014-05-06)】

“第一次摸到瓷泥,我就感觉找到了自己一生想要追求的东西”

刘光甫:喜怒哀乐为陶瓷

本网记者李霞 一堆泥土玩上一天,你可曾记得儿时简单的快乐?脏兮兮的泥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精美的瓷器却越来越受欢迎。如果能自己动手做一套茶具,或是做几个自己喜欢的陶瓷饰品,可是件有趣的事。今年30岁的刘光甫,既是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教师,又是一个喜欢自己做陶瓷的人。

5月22日,在刘光甫的陶瓷工作室,记者见到了他。

工作室成了陶瓷的世界

环顾刘光甫的工作室,只见桌子上摆的、柜子上放的都是一件件造型各异的陶瓷作品及各色待入窑烧制的陶坯,刘光甫去年的新作——布袋系列也位列其中。记者看到,这些布袋陶瓷作品有10多件,小布袋有成人巴掌大小,乳白色,有的布袋上绘着精美的图案。如果不是刘光甫轻轻地敲打,布袋发出瓷器特有的清脆声,记者还以为是真的小布袋呢。

刘光甫告诉记者,他设计的这套布袋系列陶瓷在2013年由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举办的“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上获得了优秀奖。

记者留意到,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几块烧制好的陶瓷板,上面绘着达摩面壁、山谷幽兰等精美图画。刘光甫说,这是他独创的钧瓷釉画,是将自己擅长的国画和钧瓷、汝瓷等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制成的。

做陶瓷的心情像玩过山车

“第一次摸到瓷泥,我就感觉找到了自己一生想要追求的东西。”刘光甫说,他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读研究生时,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做陶瓷,心情总像玩过山车一样,每天都在很兴奋地拉坯、注浆、施釉,满怀期待地把作品送到窑炉里烧制,然后就是急切地等待开窑的那一刻。在期待和煎熬中度过将近20个小时,开窑的那一刻,也许是手舞足蹈,也许是垂头丧气,但不管是哪种结果,第二天的太阳永远是新的。”提起制作陶瓷时的乐趣和感受,刘光甫显得很兴奋。

刘光甫说,让他最难忘的,莫过于今年4月份烧制钧瓷釉画的情景了。“烧制钧瓷釉画的前提是要有泥板,我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制作的,到今年3月份一共制作了将近100块,但能够上釉烧制的泥板只有50多块,经过几窑的烧制,最后烧出了4块没有任何瑕疵的,我特别喜欢,感觉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那天确实高兴,见到谁都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谁知第二天进行复烧,等出窑的那一刹那我傻眼了,4块没有任何瑕疵的全都烧断了,当时心情差到了极点,恨不得打自己几下。”刘光甫说,失败归失败,但是失败过后,还要重新振作起来从头再来,也许这就是做陶瓷的魅力所在。

刘光甫指着桌子上摆的那些钧瓷釉画说,这些作品都是有残缺的,不过残缺也是一种美。因为在它们身上,他付出过大量的心血。

刘光甫说,一件相对完美的陶瓷作品新鲜出炉的那一刻,他心里总会有一种喜极欲泣的感觉,不做陶瓷的人永远也想象不出那种感觉。每次来工作室,他都会下意识地捧块陶泥,随意地揉捏,揉着揉着,心里就有了感觉。累了,他会停下来,也不洗掉手上的泥,就那么满眼怜爱地看着那些完成的或未完成的作品,感觉很惬意。

“刘老师是个做事很专注、很认真的人。他每天待在这里做陶艺的时间,比他在家待的时间都长。”刘光甫的同事房峰这样评价他。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