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07日,《河南日报》第16版报道了我校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汇聚正能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链接网址:
《河南日报》(2016年12月07日第16版:教育)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6-12/07/content_101202.htm
平顶山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汇聚正能量
本报记者 张建华 本报通讯员 曹萍
多年来,平顶山学院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导航仪,实现学校新跨越的发动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通过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精神引领,着力在长效机制上构建新格局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改革、转型、发展”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线,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将文明创建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15年学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校的外部形象、发展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规范、整体素质发生可喜变化,全校上下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学院精神的引领下,科学编制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转型发展持续深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教学、后勤管理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外部形象和综合竞争力。2016年5月,学校成功进入10所省级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行列,为加快转型、实现跨越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抓好文化育人,着力在学校品位上打造新亮点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始终以塑造人文精神为主导,通过抓好“五大工程”建设,不断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着力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特色文化主题活动,坚持把“两创两争”等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开展“书香校园”“诚信校园”“多彩校园”等特色活动,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重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六型机关”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师生员工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文明已成为平院人的习惯和新常态。高度重视文化环境建设。按照“净、绿、亮、畅、美”的要求,推进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工程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了体育训练馆、美术展厅、陶瓷展馆、校园文化广场等;优化校园形象设计,重新命名校园道路、建筑物,统一办公标识牌和校园规范用语。学校安排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和绿化工程专项经费,对整个校园环境进行建设和治理。
突出创建特色,着力在师生文明素养上开辟新境界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师生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系列特色创建活动,突出主题、凸显特色,推动文明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推进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了“中国梦·我的梦”“践行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文明有礼”系列活动,营造全校师生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通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平院人物、“最美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典型教育、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师生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提升文明境界。推进“窗口”服务规范化。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重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六型机关”建设;建立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干部教师党风廉政建设;“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上网”及“三下乡”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主题突出,富有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大力弘扬“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成立了学校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者6924名,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41%,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主题实践活动,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绿色兑换”“爱心助残”等志愿活动引起社会关注,品牌效应初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