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环节,入学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成长目标。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我校每位新入校学生了解大学生活中的规范、纪律和相关要求,为新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对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为此,特制定此方案:
学校成立校、院(系)两级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和实施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由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成,负责指导、协调全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各院(系)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由各院(系)党政领导、团总支书记、新生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具体负责本院(系)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1、帮助新生理解高等教育的性质,明确专业任务和专业目标。
2、帮助新生迅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在大学中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与人合作。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设置(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学生管理、安全防范、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生社团等),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大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立自己在大学的奋斗目标,争做优秀大学生。
5、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语言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不适问题,尽快融入大学新生活。
1、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开学典礼是大学生活开始的标志,通过开学典礼介绍学校党政领导,介绍学校历史、现状、未来展望及学校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了解校情校史,树立知校爱校意识,培养爱国爱校情怀。
2、自律教育:通过与新生签定《平顶山学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和《平顶山学院学生自律与安全责任协议书》,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3、国防教育:通过新生军训活动,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顽强勇敢、不惧困难的意志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4、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在入学教育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培训使辅导员、班主任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时刻在我心中”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1、大学精神与理想教育:认识大学的本质与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刻理解“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平顶山学院校训和“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平顶山学院精神,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勤奋学习、奋发成才。
2、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重点组织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平顶山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平顶山学院学籍管理办法》等,使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的有关要求和大学的学习特点和学籍管理制度,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介绍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热爱本专业的专业感情,根据各院(系)学习特点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和所在院(系)的实验室。
3、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中学到大学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转变,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大学和高中有着很大的差别,通过这项教育,使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初步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及时解决新生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种种不适应现象。
4、党团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基本知识教育,使新生进一步了解党团基本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要求进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积极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5、校规校纪教育与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及责任意识,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平顶山学院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平顶山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等。教育学生做好防火、防盗、防病、防毒、防骗、防意外事故、防流氓事件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的校规校纪等工作。
6、基础文明、基本道德教育及诚信教育:新生进入大学后,处于理想“断乳期”、奋斗目标暂时空白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还很薄弱,面对急剧增加的信息量和复杂的社会因素,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气,通过组织新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平顶山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养成讲道德、讲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举止、谦虚谨慎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规律;结合各类考试纪律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7、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调适情绪、解决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等心理学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使新生能及时解决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过渡。各院(系)可邀请心理咨询教师为新生作专题报告。
8、感恩教育及勤俭节约教育:学校倡议2006级新生开展“感恩父母情——给父母亲写一封信”活动,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谢培育自己的祖国、母校和亲人,使人间情更浓,使社会更和谐;学校不提倡新生使用高消费物品,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消费观念。
9、帮困助学教育:向学生介绍“奖、贷、助、补、减、保”的有关文件和规定,使学生知道如何在学校获得助学贷款,如何获得学校及国家奖学、助学金,如何获得勤工俭学岗位,如何获得各种基金援助,教育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笑对人生,不断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顺利完成大学学习任务。
10、综合素质教育:通过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1、职业规划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要通过对新生的就业意识教育,指导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断省察自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积极心态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
12、开展新生思想状况和基本情况调查:各院(系)要加强学生情况调研,及时了解新生基本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在学生入学后,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加强学生情况的调研,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状况,提供一份全面反映新生思想状况和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要包含新生的基本情况(含男女生数、党团员数、困难学生数、应往届生数、城乡生数、独生子女数)、新生思想的总体状况、新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新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等,为有针对性地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和资助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就性别而言,更加关注女生;就经济状况而言,要更加关注贫困生;就心理素质而言,要更加关注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的原则,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地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各院(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切实落实教育内容
1、报告、讲座。如举办爱校报告会、专家教授学术专业报告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2、参观、访问。如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环境设施、展室等。
3、座谈、联谊。如召开新生座谈会、联谊会,召开新生与教师座谈会,新老学生联谊会等。
4、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育。如组织观看反映学校发展、历史、教育教学成果的影像片等。
5、个别教育。针对个别新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生的教育工作。
五、新生入学教育坚持的原则
为保证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进行,要坚持几个重要原则:
1、 充分重视,加强领导的原则。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为新生定基调,开好头的工作。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中的相关程序和规范,为新生指道路、明方向,这项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院(系)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加强领导,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督察各院(系)工作开展情况,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各院(系)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高效运作,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及高年级学生骨干的重要作用。
2、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原则。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实效。新生入学后,相关人员要进行认真的调研论证,了解新生的特点,掌握新生的实际需求,分析每届新生的不同特点,明确现实环境对新生产生的影响。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活动。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集中授课、讲解、观看音像资料,又要有在宿舍、班级等地的分散学习。
1、各院(系)要根据本通知精神,根据本院(系)实际情况制订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计划,并于9月13日前送学生处(包括电子版)。
2、各院(系)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各项教育活动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具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并于9月30日前将入学教育总结报学生处(包括电子版)。
3、学生处将按照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计划进行检查并及时予以通报。
4、各院(系)要组织班级落实五个“一”活动,即“开一次主题班会”、“写一份大学计划书”、“组织一次《学生手册》内容的考试”、“签一份自律承诺书”、“联系一次学生家长”。
5、新生入学教育后,各院(系)要组织学生参加入学教育考试,学生处在各院(系)考试的基础上随机抽取10%的新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考试。
6、新生入学教育将纳入本年度学生工作评估检查,各院(系)在入学集中教育结束后要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交学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