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副校长、河南省生态经济型木本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于长立,科研处副处长、实验室副主任程世平及核心骨干研究人员,先后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交流,为校院深度合作搭建坚实桥梁。
座谈交流
当日上午,于长立一行首先抵达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副院长王军辉主持座谈会,研究生部主任林群、院省合作办原主任张艺华(教授级高工)、成果转化处副处长银晓博、林业所研究员麻文俊等出席会议。座谈会上,于长立代表学校对中国林科院长期以来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程世平代表实验室详细汇报了发展沿革、核心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阶段性成果及未来规划,为双方精准对接筑牢基础。双方围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科研能力进修提升、高层次科研平台共建等关键领域深入探讨,明确了深化合作的具体方向与实施路径。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国林科院深化院省合作、与地方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对推动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合作维度,实现协同发展。会后,于长立一行参观了中国林科院院史馆、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信息研究所,直观感受其在林业科研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成果,为后续合作积累实践认知。
院史馆参观
当天下午,于长立一行前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兆师研究员、姜奇彦副研究员等团队专家聚焦植物种质创新与抗逆性评价研究工作进展和技术体系展开深度交流。针对粗糠树、杜鹃花逆境评价体系构建中的技术需求,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精准合作奠定基础。
随后,团队赶赴北京林业大学鹫峰林场,与薄文浩副教授及林场工作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双方围绕粗糠树在北京地区的自然分布特征、生长适应性等核心问题进行现场观测记录,并采集树根样品用于育苗繁殖和资源保存,为下一步国家级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做资源储备。
此次赴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校院合作基础,将有力推动我校在林业科研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区域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